单元 | 章节 | 序号 | 知识点 | 页码 | 检测目标 | 题型 | 典型题目 | ||||||
---|---|---|---|---|---|---|---|---|---|---|---|---|---|
识记 | 理解 | 掌握 | 运用 | 填空 | 选择 | 判断 | 探究 | ||||||
准备单元 水滑梯的秘密 | 准备单元 水滑梯的秘密 | 1 | 为减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与地面的撞击,可用美工刀削去线槽与地面接触处两边的边缘。 | 1 | √ | ||||||||
2 | 在处理数据时,可以通过多次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 2 | √ | ||||||||||
3 | 为了让数据更直观,可以把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 2 | √ | ||||||||||
4 | 如果相同条件下,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多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应剔除该次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 2 | √ | ||||||||||
5 | 在比较最后的实验结果时,也要考虑实验误差的影响。 | 2 | √ | ||||||||||
6 | 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 3 | √ | ||||||||||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 1 显微镜下的细胞 | 7 | 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 5 | √ | ||||||||
8 | 洋葱表皮上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 6 | √ | ||||||||||
9 | 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 6 | √ | ||||||||||
10 | 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 6 | √ | ||||||||||
11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 6 | √ | ||||||||||
12 | 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 6 | √ | ||||||||||
13 |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 6 | √ | ||||||||||
2 发面的秘密 | 14 | 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形或圆柱状。 | 8 | √ | |||||||||
15 |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 8 | √ | ||||||||||
16 | 酵母菌在28~30℃的温糖水中发面效果最好。 | 8 | √ | ||||||||||
17 | 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 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 9 | √ | ||||||||||
18 | 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 | 9 | √ | ||||||||||
19 | 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料。 | 9 | √ | ||||||||||
3 发霉的馒头 | 20 | 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 10 | √ | |||||||||
21 |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 顶端可生出球形的孢子囊, 里面的孢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 | 10 | √ | ||||||||||
22 | 食物一旦发霉,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 | 10 | √ | ||||||||||
23 |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 11 | √ | ||||||||||
24 | 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 11 | √ | ||||||||||
25 | 真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 12 | √ | ||||||||||
26 |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 12 | √ | ||||||||||
27 |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有致癌性的剧毒物质。 | 12 | √ | ||||||||||
4 不一样的感冒 | 28 | 感冒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 14 | √ | |||||||||
29 |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 | 14 | √ | ||||||||||
30 | 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 14 | √ | ||||||||||
31 | 病毒和细菌都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 | 14 | √ | ||||||||||
32 | 人类的传染病大约80%是由病毒引起的。 | 14 | √ | ||||||||||
33 | 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 | 14 | √ | ||||||||||
34 | 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 | 14 | √ | ||||||||||
35 | 细菌没有细胞核,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 14 | √ | ||||||||||
5 疫情与防护 | 36 |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 17 | √ | |||||||||
37 | 人体免疫的分类 (一)、非特异性免疫 (1)天然屏障: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2)吞噬作用: 免疫细胞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3) 体液因子: 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清出病原体。 (二) 特异性免疫 (1) 打疫苗 |
18 | √ | ||||||||||
第二单元 循环的水 | 1 雾和云 | 38 |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它们聚集在一起, 飘浮在空气中, 就形成了雾。 | 21 | √ | ||||||||
39 | 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它同雾的成因是一样的,也主要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 21 | √ | ||||||||||
40 | 水蒸气足够多且遇冷才有可能形成雾! | 21 | √ | ||||||||||
2 雨和雪 | 41 | 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 22 | √ | |||||||||
42 | 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它有一个特点是高度较低。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 22 | √ | ||||||||||
43 | 雨的形成还需要比较高的环境温度。 | 22 | √ | ||||||||||
44 | 雨的形成需要比较多的云,就是需要水蒸气大量凝结。 | 22 | √ | ||||||||||
45 | 水滴的大小差异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万倍。 | 23 | √ | ||||||||||
46 |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 0℃时) 。 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 形成雨。 | 23 | √ | ||||||||||
3 霜和露 | 47 | 霜和雪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比较冷的时候出现的,不同的是,霜直接出现在地面上,而雪是从天上落到地面上的。 | 24 | √ | |||||||||
48 | 霜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和雪一样,都需要在0℃以下;二是空气要湿润,水蒸气足够多。 | 24 | √ | ||||||||||
49 | 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以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 25 | √ | ||||||||||
50 | 温度是影响水的蒸发、沸腾和结冰的主要因素,只有满足特定温度才会出现沸腾或结冰现象。 | 25 | √ | ||||||||||
51 | 云、雾、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 25 | √ | ||||||||||
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 52 | 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处为海洋。它的储水量约是地球97%。 | 26 | √ | |||||||||
53 | 大气中的水分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称为“水汽输送”。 | 27 | √ | ||||||||||
54 |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水的这种循环产生了云、雨、雪等多变的天气现象。 | 27 | √ | ||||||||||
5 水与地表形态 | 55 | 水在自然界是循环流动的,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 28 | √ | |||||||||
56 | 地壳运动构造著山脉,海沟、平原、盆地等地形。 | 29 | √ | ||||||||||
57 | 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上产生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着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 | 29 | √ | ||||||||||
58 | 岩石由于各种物理作用(如热胀冷缩)、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造成崩裂或分解,成为细小的沙石和土壤的过程叫风化。 | 29 | √ | ||||||||||
59 | 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侵蚀。 | 29 | √ | ||||||||||
60 | 流水中裹挟的岩石、沙砾、泥土等在河床或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这个过程称为沉积。 | 29 | √ | ||||||||||
第三单元 浩瀚宇宙 | 1 月球、地球和太阳 | 61 |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 | 31 | √ | ||||||||
62 | 月球是从西边开始遮挡太阳的,这说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的。 | 32 | √ | ||||||||||
63 | 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 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 月球就会挡住太阳, 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 32 | √ | ||||||||||
2 太阳系 | 64 |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 33 | √ | |||||||||
65 | 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太阳系。 | 33 | √ | ||||||||||
66 | 恒星可以自身发光。太阳也是一颗恒星,但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所以看上去一年中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 33 | √ | ||||||||||
67 | 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动的天体,还有一些星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被称为恒星。 | 33 | √ | ||||||||||
3 星座 | 68 | 由于恒星之间相对位置基本不变,一年四季又有规律地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北极星经常被用来辨认方向。 | 35 | √ | |||||||||
69 | 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颗星连线,再向勺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 | 35 | √ | ||||||||||
70 |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辨认标志,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一颗星。 | 35 | √ | ||||||||||
71 | 仙后座也可以帮助寻找北极星。 | 37 | √ | ||||||||||
72 | 春季可以看见北斗七星,大熊座。 | 37 | √ | ||||||||||
73 | 夏季可以看到天鹅座,像一个大十字。 | 37 | √ | ||||||||||
74 | 秋天可以看见仙后座,仙后座像一个W形状。 | 37 | √ | ||||||||||
75 | 冬天可以看见“夜空王者”的猎户座。 | 37 | √ | ||||||||||
4 星系 | 76 | 银河系约有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 | 38 | √ | |||||||||
77 |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38 | √ | ||||||||||
78 | 在可观测的宇宙范围中,星系的总数可能超过1000亿个。 | 38 | √ | ||||||||||
79 | 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 | 38 | √ | ||||||||||
80 | 银河系看起来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它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处,这个旋涡由4个旋臂组成。 | 39 | √ | ||||||||||
5 浩瀚宇宙 | 81 | 1990年,人类发射了哈勃太空望远镜。 | 40 | √ | |||||||||
82 | 时间轴记录法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 | 41 | √ | ||||||||||
83 | 时间轴可以运用于不同领域,最大的作用是就是把过去的事务系统化、完整化、精确化。 | 41 | √ | ||||||||||
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 | 1 我像谁 | 84 | 产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对后一代生物来说是亲代,所产生的后一代叫子代。 | 44 | √ | ||||||||
85 | 像人的特征由亲代传给子代的这种现象叫遗传。遗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 | 45 | √ | ||||||||||
86 |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在特征方面所表现的差异叫变异。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 | 45 | √ | ||||||||||
87 | 人的部分性状是通过遗传物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的,比如人的外貌特征等。 | 45 | √ | ||||||||||
88 | 我们身体中的遗传物质,一些来自父亲,一些来自母亲。 | 45 | √ | ||||||||||
89 | 父母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没在子女身上显露出来,却在子女的子女身上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隔代遗传”。 | 45 | √ | ||||||||||
90 | 父母遗传给子女的不仅有能够看得见的形态特征,还有血型等生理特征,甚至是某些疾病。色盲、白化病是典型的遗传病。 某些类型的高血压、 糖尿病也受遗传的影响。 | 45 | √ | ||||||||||
91 | 人的特征有些来自父亲,有些来自母亲,还有一些谁也不像,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 45 | √ | ||||||||||
2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 92 | 尚未成熟的动物个体通常具有个头小、声音尖细等特征,这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 46 | √ | |||||||||
93 | 子代之间特征上的相同和差异也是遗传和变异。 | 46 | √ | ||||||||||
94 | 动物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 47 | √ | ||||||||||
95 | 在动物的性状特征中,除了有子代和亲代相似的遗传特征外,还有子代和亲代出现差异的特性,这是动物的变异现象。 | 47 | √ | ||||||||||
96 | 遗传现象中,最令人惊讶的是生物天生具有的许多奇妙本领。蜜蜂起舞、大雁南飞这些本领都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 | 47 | √ | ||||||||||
3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 97 | 尚未成熟的植物个体,通常具有植株低矮、叶片嫰且颜色浅等特征,这也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 48 | √ | |||||||||
98 | 杂交水稻就是选用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他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水稻优势的新品种。 | 49 | √ | ||||||||||
99 |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49 | √ | ||||||||||
100 | 植物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 49 | √ | ||||||||||
4 追根溯源 | 101 | 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但也有些灭绝了。 | 50 | √ | |||||||||
102 | 枝脉蕨化石是二叠纪时期的树蕨。 | 50 | √ | ||||||||||
103 | 猛犸象又名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冰川时期的庞然大物。 | 50 | √ | ||||||||||
104 |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里或开阔地带。 | 50 | √ | ||||||||||
105 | 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化石。露西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自立行走的人类。 | 50 | √ | ||||||||||
106 |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 51 | √ | ||||||||||
107 | 脑容量越来越大了。 | 51 | √ | ||||||||||
108 | 行走方式的变化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 51 | √ | ||||||||||
109 | 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 51 | √ | ||||||||||
110 |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51 | √ | ||||||||||
第五单元 我爱我家 | 1 我家的水电暖气 | 111 | 自来水是由自来水厂汲取江河湖泊中的水或者地下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流程处理后,通过供水系统输送到各个用户, 供人们使用的水。 | 53 | √ | ||||||||
112 | 总阀门、水表、管道,以及水龙头、花洒等各个部分组成了家庭住宅的供水系统。 | 53 | √ | ||||||||||
113 | 系统是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既有自己的功能,又有着共同的任务。 | 53 | √ | ||||||||||
114 | 家庭住宅是一项工程,是一个由不同的建筑结构及供求、供电、供气、供暖、采光等多个系统组成的整体。 | 53 | √ | ||||||||||
115 | 学校有安保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供电系统…… | 54 | √ | ||||||||||
116 | 汽车有动力系统、刹车系统、照明系统、安全防护系统…… | 54 | √ | ||||||||||
117 | 每项工程都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 | 54 | √ | ||||||||||
2 小小住宅设计师 | 118 | 建筑平面设计图是指用规范的图示方式把设计意图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体现空间整体规划的蓝图。 | 55 | √ | |||||||||
119 | 建筑平面设计图的比例一般是1:50。 | 55 | √ | ||||||||||
3 小小住宅建造师 | 120 | 按照小组分工,利用所选材料制作住宅模型。 | 57 | √ | |||||||||
4 最佳宜居奖 | 121 | 各小组准备参赛作品和相关材料,制作作品展板,并推选讲解员和评审员。 | 59 | √ | |||||||||
122 | 评审团协商制定评分标准,并根据评分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参赛作品进行打分。 | 60 | √ | ||||||||||
反思单元 “扑克牌”里的秘密 | 反思单元 “扑克牌”里的秘密 | 123 | 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 61 | √ | ||||||||
124 | 德贝莱提出了“三素组”学说 | 61 | √ | ||||||||||
125 | 德尚库提出了“螺旋图” | 61 | √ | ||||||||||
126 | 纽兰兹提出“八音律” | 61 | √ | ||||||||||
127 | 只有收集信息并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信息,发现信息间的关联和趋势,才能形成个人的观点并得出结论。 | 63 | √ |